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石龙头的传说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德仁
    2019-06-14 12:44:51   转载
    石龙头的传说---记录平度祝沟镇敖来山两目山的传说(作者:李玉坤 )

    传说上古盘古开天辟地,身体化为山岳、草木、河流、而他的经脉则化为一种有灵性的东西----龙脉,附于山岳之下,孕育灵秀之气,成天子之才。

    话说传至清朝,已历13代,诸龙皆现行只剩两条。圣祖时征西方已毕,天下太平,朝中无事,便微服出访。一日于市中听说书人言龙脉之事,黯然称奇,遂暗记于心。回朝中,命人暗察太祖刮骨之处,果是天子龙脉。又派人察勘旧十二朝祖冢,亦暗合。九曲十八盘的天子气数。初觉大喜,道爱新觉罗莅中国是合乎天命之事。转思一想,又觉世上定然尚存龙脉于别处,若不早断日后定会给大清统治构成威胁。于是召四方方士入朝。假寻仙采药之名为圣祖寻访其余龙脉下落,转眼三年,亦无消息。

    一日,圣祖又着便服携仆于御街喝酒。街有一算命先生。,正口诵一绝:“言由心出,宇随意愿,命本天生,现于容颜”。圣祖示意,请算命先生过来,仆召圣。相士作揖问“客观算命否”?圣祖说:“能测字?”“略通一二”取出纸砚,置于桌上。圣祖时正思寻龙脉未果之事,遂提笔写了个“脉”。令测自己是干什么的?相士见后,说:“月乃参啇之主,众星拱之,得月而永,您是----?”话说一半便住口,用手指了指北面宫城,又指了指天。圣祖会意,抿嘴一笑,起身说:“先生上请”。入楼上单房命仆守门,与相士密谈。圣祖惊其为神夫,相士谦恭,对曰:“圣上头上有祥瑞之气,远远一望便知是天子。况测字乃一小计。我还知圣上为何测“脉”字,当为龙脉之事,”圣祖惊愕,问由何而知。相士娓娓而谈,曰:“昔盘古开天辟地,身体化为日月山川,而他们七经八脉恰好化为十五条龙脉,伏于山岳之下,今已现十三龙。圣朝太祖挂骨处亦是龙脉所在,想必圣上已派人察过了,圣上所遣方士今遍布南北,可龙脉隐藏甚严,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。”圣祖颔首,反问:“想必先生已经知道其余龙脉所在了。若先生能为寡人查而封之,保我大清万世基业,先生亦有不尽之富贵。”相士说:“龙脉是有灵性之物,历几百年自会现一条,时机未到一般人很难辨别地的出。但就历代帝王祖籍,多起于陇西、秦地、中原、又有刘邦起于沛,洪武起于江浙,元祖与太祖起于塞北,唯东方未见真龙。然东南西北东为首,东乃大者。定然藏有龙脉。今苏皖地薄,能藏住真龙的只有齐鲁之地。青州一府,形迹跌宕,大有卧龙之貌,若往察看,必能有获。”

    圣祖大喜,召其回宫,复以寻仙采药之名遣往青州,滞青州府几日,便独自东行,手持八卦宝镜,一路察看。

    一日,行至云山,于潴拱河见一道士汲水。向前作揖,道士亦不搭话,只唱一谶(chen)“龙虎相逢,云起北仓,客从南来,山高水长,二龙相争,必有一份。”

    相士即愣在那里,自思定有高人,此谶语中正暗含自己寻龙脉一事。及回神,那道士已拎水走远,便喊道,“敢问此语何人所授?”那道士头也不回,答道“真人处机。”“师傅何处?”“清水池中池水清,云山观上观山云。”言罢,隐入山林不见。

    相士思忖,丘真人四百年前即能算到会有南人来此寻龙脉,恰是辰年寅月,自己当心才是,未追那道士,继续向东赶路。

    又行约五十里,日已薄暮,远远见前面一山林薄雾轻笼,冥冥有异光,斜光拂于上林,分外神秘,手中的八卦镜似有异常。及近山,日全没,方位难辨。见山脚有几处茅屋,便投一处而去。

    开门的是一老翁,须发浩然,但精神矍铄。手倚一拐杖,隔柴门而问曰:“客从何处来?”相士答道“云游之人,遗落于此,想借宿一晚。可否?”老翁打开柴门,延客入室。“家贫飨薄,恐有不周。四子俱已分室而居。若不见弃,留宿几日无妨。”相士随其入屋,土壁柴棚,但干净利落,屋后杨柳几株,门前篱笆下开有秋菊一丛,开门向日,正对南山。

    老翁置一几院中,浊一壶土味野椒蔬献上,与客对饮。方过三巡,相士问曰:“敢问前辈何日来此定居?”老翁对曰:“父辈来此。”祖上原是四川,明朝时迁徙而来,原居东方二十里外朱毛村,至父辈时与几兄弟迁居于此,如今年节,仍到彼处祖庙祭拜。

    “前辈贵姓?”

    “姓李,何贵可言?”

    “不知家父葬于何处?”

    老翁指南山曰:“父与叔伯俱藏于此山山腰。”相士抬眼望去,苍木葱茏,高石巍峨,晚霞瑰丽映衬,在苍茫的暮色中凭添几分神秘。“这是个好去处。”相士不禁叹道!老翁听道,微微笑道,“先生好眼力,此山名九目山,其后一高山名为敖来山。俱为神山。

    (文中提到的娘娘庙,正是现在正在修复的慈航寺,这是现在寺中的慈航大士像)

    这九目山,在上古大洪水时,一天没九次,出九次,故称九没(mo)山;先生从西方来时还应见一大山,名曰“两目山”,它当年一天没两次,出两次,故叫两没山。后洪水褪去,又成九顶,迤逦七八里。其后山敖来山便是神山。山上有一洞,名曰“仙人洞”。

    据说唐时一隐士在此修炼成仙。如今,洞口就有“唐朝 仙人洞”字迹。山腰有一巨石,名曰“迎凤石”,常有百鸟聚集于此,朝晚啁啾。石旁有一庙,“娘娘庙”(就是现在正在修复的慈航寺),不知何世何年为何人所建,庙中有方丈僧侣数十人,香火鼎盛。庙前有一棵白果树,围三丈余,高数十丈,参天蔽日,树干中空,竟可容四人盘坐下棋。

    相士听后,默然称奇。知龙脉定存此处。当晚暗中盘算,明日如何查勘龙脉所在。第二日一早,相士起身,拜别老翁,说要到山中一览,并去拜访一下方丈,老翁应允,只令其夜晚归来投宿。

    相士只身入山,只拣林幽沙净处行走。却说这山中却是个好去处。炎夏方过,山中溪水溅溅,繁华芳草有似人间仙境。穿过九目山,绕过九道山溪,一座庙宇便出现在头顶,庙前果有一葱茏巨木,蔽空遮目。至庙前,果有迎凤石。石上众鸟被人惊起,“呼啦”飞起。

    这相士欲登台阶,一沙弥已从寺院中走出,至身前,双手合十,曰:“施主留步。我们方丈让我转告施主,客从哪来,且归哪去”。说完,转身回庙。相士欲跟入,而庙门已关。遂作罢。亦觉奇巧。自己本欲与方丈谈风水之事,以助己早寻龙脉。无奈遇此怪事,方丈未与相见,怎知自己是外乡人?抬头见日色尚早,便决心自己去访龙脉下落。走至白果树前。环视了此树,暗暗称其秀拔,见有叶飘落,遂拾一片置于袖中。

    相士下敖来山,沿九目山走势前行。行至第九峰,眼前忽豁然开朗,山势直下,山脊有一行危石耸出,顺山势而蜿蜒。山前横一河,河与山脉相交处互有几块巨石矗起,与山脊石线相接,昂然挺立,若垂首饮水之势。

    相士大喜,以其乎生所治《奇门遁甲》之术,便览天下风水,未有与之齐者。急行至水边,立于石上。回观九目山脉,正似巨龙蜿蜒,九曲而卧。以敖来山为屏障,鼾然正眠,时有惊醒之势,相士正思,忽觉背湿,回头一看,河水正翻波涌浪,全然不是刚才的平静。相士取出八卦镜,勘定主脉所在,设好标记,准备明日将其斩断。

    当晚相士归老翁处,问其知不知自己所见之处。老翁答不知只是告诫他不要有什么妄动之举。以免惊扰神灵。相士说自己只是入山采药而已,又问老翁,家有没有铲土之具,老翁说自己已不做农活多年,既然是采药,可令小儿相助。相士称谢,一夜无话。

    明日,老翁引相士至小儿家,道所以,小儿欢喜,持锄,锹随相士入山。。却说老翁的儿子,虽体格健壮,但皆目光短浅,不辨世事。今日小儿见有客采药,便欢天喜地而去。

    相士与小儿至龙头处,寻昨日所志标记。然后从小儿手中接过一锹,指着标记说,就是此处。小儿不解,问:“先生,不是采药吗?挖此地作甚?”相士未答话,从囊中取出十两银子,与小儿,这你有所不知,此处地下有炼丹用的丹砂,挖出就知道了。小儿 有银子,也再不多言,便于相士挖了起来。

    是日,方至时,天气晴朗,清风徐徐,河面上微波粼粼,挖至三尺余深。忽恶风乍起,浓云密布,凭空下起雨来。相士与小儿赶忙躲至石下避雨。过约半个时辰,雨停,空中浓云倏忽而散。不见半点踪迹。相士和小儿以为奇事。却看那龙头,凭空长高了一丈。再看所挖之处,已平复如初,不见半点所凿痕迹。

    相士大惊,又从囊中取出一桃木剑,口中念念有词,插入所志之处,只听一声晴空霹雳,木剑断为两截。相士愕然,与小儿收拾器具回村。

    行至村口,老翁已策仗等候。未及相士开口,老翁就问道:“你们是不是到过龙头?”相士一惊,昨日老翁还不知龙头所在,今日为何这样问他。正要答话,老翁又说道:“方才东北方有怪雨,又有晴空霹雳,你们定是惊动了此处神灵。先生在此处不宜久留,你还是从哪来,回哪去吧。”言罢,向客摆了摆手。

    相士思忖自己也奈何不了龙脉,道了声谢字。便转身向自己来时的路走去。小儿见相士要走,便追上来送,言谈间,小儿提了句本地的传说, 是他爷爷从庙中方丈处得知的,从不对外人提起。相士即停下脚步,让小儿把刚才的话重复一遍,小儿便一字一句说:

    唐时隐成仙时曾留下一句话:“不怕挖,不怕烧,就怕驴屎卬(ang)断腰。”相士思考了一会儿,觉此定是言龙脉之事。即取出百金与小儿,让其准备两车驴粪,送至九目山四五峰之间。

    小儿说此处驴粪很少,况人们都将其沤入田中。相士又取出五十金,请他论斤购来。小儿见这么多银子,便欣然应允。回村告知另外三个兄弟,一起收集驴粪。

    第二天,相士着仙家服饰,一手持八卦镜,一手持剑,做诵经状,面前是老翁的四个儿子送来的驴粪,旁边火盆中火舌烈烈。

    敖来山响起了钟声,众鸟飞起,盘旋于娘娘庙之上,寺中众僧,在方丈的带领下面向相士的方向诵经,钟声回响,诵经之声甚哀。

    相士望了望日影,双手上指,向北一拜,又向南一拜。拜吧,将火盆挑至粪上,浇上松油,遂烈火熊熊而起。只见俄顷风气云涌,电闪雷鸣。远处河水汹涌咆哮。转眼间,地裂山崩,脚下土地急速下沉,大雨倾盆,雷电冲相士而来,相士身边草木多被击倒。相士狼狈而逃,匆忙间手袖中取出一扇遮雨,旧时白果树叶恰附其上,雷电遂不上身。相士方得落荒而逃。龙首处石裂,唯貌肖龙头而已。

    传说,此雨下了十天十夜,引起了山洪,九目山被冲为了三截。大雨过后,寺中和尚皆不见了,寺庙中恒断壁残,荒草凄凄,似荒废多年之貌。寺前白果树被雷击中,枝成焦尽,山上乱石荒草,其貌惨然。

    雨后三日,老翁辄气绝。临终让其子将其葬于九目山断凹间。其四子商议,恐日后坟陇为洪水所冲,故择址葬于山腰。

    又说那相士冒雨落荒而逃,却大病一场。至青州府便已垂垂。求告圣上,恳请死后葬于祖坟。

    传说那相士姓毛,家为湖南湘潭。后人察其葬身之处,亦是龙脉所在。不过这已是后话。

    光绪25年,此地出一义和团首领,究其祖籍,为那老翁的几世孙,后兵败被杀,这更是后话。

    石龙头、九目山、敖来山均在平度祝沟镇,河为黄同河,石龙头处已截为黄同水库,烟波浩渺,水静波平。常闻乡人谈此传说,今辑成一文,聊为饭后谈资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